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泸州头条网

以帮扶之“缘”携手共赢再发展

2020-10-16 16:17:20 3370 0

[复制链接]
在线奶牛君 发表于 2020-10-16 16:17:20 |阅读模式

在线奶牛君 楼主

2020-10-16 16:17:20

日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邛溪镇麻色阳德村藏家新村项目已经完工。这是今年我市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当地牧民的定居房进行整治、绿化,以及路灯、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重点项目。绵阳援藏干部、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薛宇航表示,“未来,我们将找高校或者设计院编制规划,引进旅游公司,统一装修、运营和管理,让这些在每年5月至10月因牧民前往远牧点放牧而闲置的定居房变成藏家特色民宿,让牧民们从中获得红利。”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2012年、2016年,绵阳先后开启了对阿坝州红原县、壤塘县和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的帮扶之路。

多年来,绵阳始终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全市重要的民生实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科学务实高效做好相关工作,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各类帮扶资金9.5亿元,助力当地产业、民生保障、文化旅游、道路交通、人才智力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

漫步在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里,白墙灰瓦的彝家新寨错落有致,卫生室、文化室、幼教点、蓄水池、沥青路、太阳能路灯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在绵阳涪城区的帮扶下,这里已经旧貌换新颜。

住上宽敞的安居房、喝水取暖不用愁、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因为绵阳的对口帮扶,这些“红利”正成为红原、壤塘、昭觉和布拖居民们的“标配”。

多年来,绵阳大力改善红原、壤塘、昭觉、布拖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四县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安全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短板。

围绕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绵阳在红原、壤塘新建、维修牧道1003公里,新建暖棚1256个,既解决农牧产品及生产资料运输、草原防火等难题,又大大降低极寒天气带来的牲畜死亡率,增加了产奶量、缩短了出栏周期、优化了畜群结构。在布拖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强化受扶村集中安置点配套功能,建成6处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江油新村”。

借助在教育方面的优势资源,绵阳在红原、壤塘、昭觉、布拖全覆盖建立学校结对帮扶关系,实施教师交流互派,建成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健全教育质量提升机制和学生异地代培机制,着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聚焦健康扶贫,绵阳积极投资新建医院,增加专业人员和设备,精准实施医院结对、科室共建、规范化建设等,开展义诊惠民行动,显著改善红原、壤塘、昭觉、布拖的医疗条件。

今年8月底,绵阳又开通了飞往阿坝州红原县的航班。从绵阳机场出发50分钟即可到达红原县,搭建了红原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打通了两地互联互通的空中便道。

受益于大规模的基建投入,红原、壤塘、昭觉、布拖落后的基础设施得以改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藏区彝区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暖融融的“绵阳温度”。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机能

今年6月,“红原·三台·温州飞地产业园区”在三台县签约。该项目位于三台县芦溪工业区,拟用地500亩,投资总额12.5亿元,充分整合利用东西协作、省内帮扶的各方资源优势,将打造专业的包装产业园区。

为了提高红原、壤塘、昭觉、布拖四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市持续投入资金、人才、技术,“外引内扶”厚植产业发展基础,力求逐步改变两地产业结构较单一、基础条件差、县域经济弱的“痛点”,创造更多“生财点”和就业机会,持续增强四县“造血”机能。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我市在高原农产品品种选育、技术指导、产品认证等方面给予四县技术支持,扶持当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建立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并通过组织企业线上线下代销等方式,多渠道为当地农特产品打开销路。

如今,壤塘发展“双低油菜”、高原绿色蔬菜等超7000亩,直接惠及贫困人口831户2917人;建设了州级文化产业园、棒托石刻公园等文旅产业项目,举办“壤塘文化周”活动,为特色产业注入发展“催化剂”。红原建设特色蔬菜种植园区,番茄、黄瓜、莲花白、萝卜等蔬菜均已实现量产;整合境内农牧民合作社,构筑起“政府+合作总社、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体,搭建优质产业、创业、就业脱贫平台。

昭觉建成核桃栽培和嫁接示范基地3000亩、现代粮经复合产业园500亩、昭觉食用菌产业园300亩,建设“涪昭现代农业示范园”,并探索实践“小股权转换大股金”产业帮扶模式和“小网络汇聚大财富”电商帮扶模式,持续助农增收。布拖建成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园,成为全县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牵引平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平台、三产融合新业态拓展平台、招商引资合作平台,创成州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建成蓝莓、桃树、花椒、生猪规模化种养殖等示范基地6个,累计扶持种养大户46户,带动90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依托这些群众致富的好产业、新产业,藏区彝区群众腰包鼓了、生活更好了。“绵阳力量”正切实转化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扶志”“扶智”并举打造人才“强磁场”

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智力帮扶、人才帮扶是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关键。多年来,绵阳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积极实施人才“组团式”援藏援彝,累计选派1254名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前往,将先进的理念、技术等引入了红原、壤塘、昭觉、布拖。

目前,绵阳共有452名干部人才正在红原、壤塘、昭觉、布拖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其中红原67名、壤塘82名、昭觉149名、布拖154名。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他们不畏艰辛,克服气候恶劣、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迅速转变角色,主动融入群众,积极发挥才能,以智力帮扶“种慧心”、“增才力”,成为推动四县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构筑起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移风易俗、项目管理等长效发展“递进式”帮扶体系。

同时,绵阳加强精准结对帮扶,坚持“请出去”和“走进来”相结合,构建了“一对一”“多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工作体系,积极促进绵阳与红原、壤塘、昭觉、布拖的党员干部、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学生双向互动交流,举办电商培训、旅游管理、水利建设、金融管理、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等专题培训课,培育更多本土后备干部人才,围绕技能提升促就业,通过“传帮带”,为当地留下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下一步,绵阳将按照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阵型不乱、干劲不松”的总体要求,满怀责任感情,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助推当地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升脱贫质量,以帮扶之“缘”续写兄弟之“情”,以互利之“制”共创双赢之“局”,以合作之“力”收获发展之“果”,共同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

  • 房产
    招聘
    交友
    二手车
    宠物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