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前奏:精心筹备
**
2025 年 10 月 13 日,第 36 个国际减灾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为 “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这一主题深刻洞察了全球灾害形势的变化,强调当前亟需通过将重点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投资减少灾害风险,来应对不断攀升的灾害成本。
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地形地貌多样,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涝、滑坡等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为积极响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号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国际减灾日活动,精心筹备,力求通过开展集中应急科普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全县人民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活动现场:知识与实践交融
(一)科普宣讲:干货满满
活动现场,来自四川省地震局、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泸州市水利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等多种灾害类型,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科普宣讲。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灾害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让居民们对各类灾害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
在地震科普环节,专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向居民们强调了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2021 年 9 月 16 日,泸县发生 6.0 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范准备。” 专家说道。同时,他还详细介绍了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震位置,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以及如何在震后进行自救互救等知识。
在火灾防治方面,专家结合近年来泸州市发生的多起典型火灾事故,分析了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如电气故障、乱扔烟头、违规用火等。他指出,火灾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灾害,只要我们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火用电习惯,就能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此外,专家还现场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以及如何在火灾发生时迅速逃生自救。他特别强调了火灾逃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尽快逃离火灾现场。
(二)技能演示:实用至上
除了科普宣讲,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技能演示环节。来自泸县消防救援大队、泸县人民医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灭火器使用、绳索逃生等实用技能,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围观和学习。
在心肺复苏演示区,消防救援人员首先向居民们讲解了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适用场景,即当发现有人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随后,他们详细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确保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第二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双肩,呼喊患者,观察患者有无应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时间为 5 - 10 秒;第三步,如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开始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为 5 - 6 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第四步,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为了让居民们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消防救援人员还邀请了几位居民上台进行模拟操作,并在一旁进行耐心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居民们纷纷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在包扎止血演示区,医护人员向居民们展示了不同类型伤口的包扎方法,如擦伤、割伤、刺伤等。他们详细讲解了包扎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如包扎时要动作轻柔,避免加重伤口损伤;包扎要牢固,防止绷带松动;包扎后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如有渗血、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同时,医护人员还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材料进行伤口包扎,并邀请居民们进行实践操作。居民们认真学习,积极动手,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包扎止血的基本技能。
(三)模拟演练:身临其境
为了让居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灾害发生时的场景,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活动现场还组织了地震、火灾等模拟演练。演练前,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了演练的目的、流程、参与人员和职责分工,并对演练现场进行了精心布置,设置了模拟地震场景的震动平台、模拟火灾场景的烟雾发生器和火源等。
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地震模拟演练正式开始。居民们迅速按照之前学到的避震知识,躲到桌子底下、墙角等安全位置,用双手护住头部,进行紧急避险。待 “地震波” 减弱后,工作人员通过广播发出疏散指令,居民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沿着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整个疏散过程紧张有序,居民们动作迅速,配合默契,仅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全部安全撤离到了指定地点。演练结束后,工作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和点评,指出了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部分居民在疏散过程中过于紧张,动作不够规范;个别疏散通道存在拥堵现象,影响了疏散速度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紧接着,火灾模拟演练拉开帷幕。模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势迅速蔓延。发现火情后,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 “119” 报警电话,并组织居民进行疏散逃生。居民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与此同时,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展开灭火救援行动。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消防器材,对火势进行控制和扑灭。经过一番紧张的扑救,“大火” 终于被成功扑灭,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火灾模拟演练,居民们不仅熟悉了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能力,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四)成果展示:回顾与展望
在活动现场的一侧,设置了泸县防灾减灾成果展示区。通过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全面展示了泸县近年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果。从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完善,到防洪排涝工程的实施;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到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从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到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 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泸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也见证了泸县在防灾减灾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坚实步伐。
在展示区的显眼位置,摆放着泸县未来防灾减灾规划的展板。根据规划,未来泸县将进一步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共同应对跨区域的灾害风险。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泸县将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为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看着眼前的成果展示,居民们纷纷感慨万千。一位参与活动的大爷激动地说:“这些年,泸县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的安全感也越来越强。希望以后能继续加大力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幸福。” 成果展示区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激励,它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深刻认识到,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活动反响:深入人心
此次集中应急科普教育活动在泸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大居民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活动结束后,许多居民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对各类灾害的认识更加深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位参与活动的大妈兴奋地说:“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以前我对地震、火灾这些灾害不太了解,心里总是很害怕。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又亲自参与了演练,我知道了在灾害发生时该怎么做,心里踏实多了。回去以后,我要把这些知识告诉家人和邻居,让大家一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还有居民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科普宣讲、技能演示、模拟演练,还有成果展示,让我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亲身体验,印象特别深刻。而且,活动现场的氛围很热烈,大家都积极参与,工作人员也非常热情,服务很周到。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同时,居民们也对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期望。他们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宣传;加大对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演练,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熟悉应急处置流程。
活动意义:长远影响
此次泸县 2025 年国际减灾日集中应急科普教育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泸县的防灾减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泸县居民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更是一次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觉醒的动员令,是提升全县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
从短期来看,活动直接增强了居民对各类灾害的认知,让大家在面对灾害威胁时不再盲目恐惧,而是能够冷静应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大大降低了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不少居民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对家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如检查电气线路、清理楼道杂物、配备消防器材等,为家庭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从长远角度而言,活动在泸县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使得防灾减灾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意识的转变将促使居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灾害风险的防范,主动学习和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同时,活动也为泸县培养了一批具备基本防灾减灾技能的民众队伍,他们在灾害发生时,不仅能够自救,还能帮助他人,成为社区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灾害应对能力。
对于泸县的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只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提升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泸县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减少灾害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为泸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助力泸县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防灾减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努力。此次国际减灾日集中应急科普教育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呼吁泸县全体居民能够持续关注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参与到各类防灾减灾活动中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泸县的防灾减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共同守护我们美丽家园的安全与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