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22日,仁和区啊喇乡啊喇村58名村民,通过20天的免费技能培训,在村委大院参加中式面点技术培训考试,通过考核合格,取得面点师证书。这一举措为当地村民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户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我市紧紧围绕“确保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采取了政策引导、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公岗安置等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到2020年,技能培训和就业扶贫投入总额达743.0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7.68%;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83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7.28%,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就业支持。
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我市出台了《攀枝花市家庭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制定了《攀枝花市就业扶贫考核办法》,成立了市就业扶贫工作专班,召开了就业扶贫工作推进会,推动落实了《就业扶贫十七条》,确保了就业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继续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有章可循,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没有发现任何截留挪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的现象。
开展扶贫工作,要建立“五个一库”,摸清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开展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市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准确识别16-60岁的贫困劳动力,目前已有28795名贫困劳动力入库。走进乡村,细分就业需求,建立了"基本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五个基本清单。按台账分门别类提供针对性帮扶服务,累计帮扶就业1.2万人。借助攀枝花公共招聘网,攀西人才网,攀枝花就业微信公众号,基层就业服务中心,构建网上就业和实体就业平台。举办56期专题招聘会,送岗位下乡74次,提供岗位13000余个,实现转移就业7323人。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6087人,劳务输出1236人。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布局就业扶贫工程,发挥就业扶贫政策的先导作用,调动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的积极性。通过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鼓励各县(区)为贫困人口安排至少一项中长期和一项短期产业项目。通过专项资金、奖励就业等政策引导,吸引了228名钒钛、康养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的扶贫载体(车间)贫困劳动力。加大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积极开展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社会治安协管、农村公路养护等农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工作,全市每个贫困村至少开发5个农村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提供过渡安置。累计开展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1601个,安排就业1514人次,发放补贴559.02万元。
根据我市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开展“宜农、宜旅、宜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内生动力”。推进少数民族村寨“语言+技能”培训,开展旅游新村“民族歌舞表演+礼仪接待+乡村旅游产品+厨师”培训,重点培训工业园区附近的电工、焊工等技能人才。实现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66人,完成培训任务的444%。以网络创业培训试点为依托,开展网络创业培训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工作,鼓励贫困劳动力通过网络创业带动脱贫,组织开展农村网络创业培训77人,参训率38.1%。各级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为贫困劳动力和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融资、就业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积极鼓励贫困劳动力创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