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小局部中國商品關税豁免,谈不上是恢復了公平。
▲這是3月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總統拜登。當天,拜登宣佈進步聯邦政府採購的“美國貨”中美國製造零部件的比重,以促進美國製造業開展和加強國内供給链。圖/新華社▲這是3月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總統拜登。當天,拜登宣佈進步聯邦政府採購的“美國貨”中美國製造零部件的比重,以促進美國製造業開展和加強國内供給链。圖/新華社
文 | 徐秦
當地時間3月2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恢復對352種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税豁免,這些商品約佔2020年底到期的關税豁免商品的三分之二。被豁免關税的商品包括特定品種的電子元件、自行車零件、電機、機械、化學品、海鮮和背包等消费品。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豁免期追溯至2021年10月12日,並持續到今年12月31日。
關於美國此次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税豁免,網上評價不一,那麼美國此舉到底阐明了什麼?
1
拜登政府貿易立場與特朗普政府並無不同
首先能夠肯定,美國恢復對這些中國商品的關税豁免,給相關產業帶來了一定利好預期。在中國企業均匀利润率仍處於較低程度的狀況下,美國加徵7.5%-25%的關税給許多出口企業形成了不小的擔負,當然,這對美國進口商也是如此。
同時也要看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選择的關税豁免商品,是經過一定挑選的。其挑選條件包括:該商品能否具有高替代性,美國從第三方進口該類商品或相似商品能否便利,美國國内的消费才能及對美國相關企業的影響等等。當然,美國相關商會的游說才能也是一個要素。
總的來看,美國此次恢復對352種中國進口商品關税豁免的主要權衡規範,仍是對美國供給链形成影響的大小,以及能否能讓美國減輕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
拜登政府的這一立場,其實與特朗普政府並無實質不同。依據相關數據,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税的根本思緒,是對技術含量高、有競爭力的中國高新產業商品,堅持加徵25%的高關税,對有替代性的商品,則能夠退讓降至7.5%(最初是15%)。其目的,都是打壓中國新興產業,但允答應替代性中國商品繼續進入美國市場。
-
|
|